第161章 别临安 上
临安的那场冷雨是在夜半时候停的。 那晚有几个人彻夜未眠。 比如城守大人葛子健。 他独坐书房,第一次无缘无故的将他那小妾给大骂了一顿,他自斟自饮至天明。 比如钱士林和他的孙子钱四两。 这爷孙二人就陈小富入帝京之事也聊了一宿,对于陈小富要建立的那监察院爷孙二人观点不一,谁也未能说服谁—— 钱士林说,所谓的监察院,其实就是曾经的内务司,只不过换了个名字罢了。 陈小富要想将监察院给建立起来并不难,因为陛下会支持。 但要想这监察院真的发挥出监察百官的作用……钱士林认为这基本就不可能! 因为陈小富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就算是有老鬼帮助他,就算陈小富掌握了大量官员贪墨的证据,他也没有办法真的就将那些官员给拉下马! 道理很简单。 官场盘根错节,扯出萝卜带出泥,最终会发现牵连的是一大片! 法不责众! 更何况这法还可能责到那两个皇子的头上。 陛下会怎么办? 能怎么办? 总不能将自己的儿子也给办了吧? 总不能让大周的朝廷陷入瘫痪吧? 所以,陛下最终只能退, 只能忍, 甚至因那些贪官的反噬拿陈小富的脑袋来平息那些官员的怒火与怨气。 所以,钱士林认为这监察院就是一出闹剧! 但钱四两却并不这么看。 他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他认为陈小富既不是二皇子的人又不是定王的人,他是监察院最好的人选! 因为只有他才不怕得罪任何人! 虽然前路艰险,但这路总是得要有人去走的。 陈小富是开拓者,是革新者,是……这漆黑夜里的一道光! 总会有人追随光明的。 他不会是孤独的行者,终究会有人与之同行。 钱四两对陈小富更加崇拜,立志要考上进士,唯一求他爷爷的只有一件事—— 帮他进入监察院! 钱士林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 天光微亮,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带着这孙子启程向集庆而去。 离开时候他放飞了一只信鸽,这信鸽向洛邑方向飞去。 红袖姑娘昨夜也彻夜未眠。 倒不是她一直在憧憬着与陈小富同乘一辆马车去帝京,而是她收到了老鬼飞鸽传书而来的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令她大为震惊,并因此忧心忡忡无法入眠—— 这消息是,月前,与越国接壤的南普关,有三千轻骑着便衣携短兵分五路出南普城向江南道方向而去! 驻守南普关的是天权神将申叔泰! 麾下有四大猛将,这三千轻骑便是其中之一的陈尧之陈大将军所率领! 陈尧之,年三十,力巨,善射,有百步穿杨之能! 天权神将申叔泰乃左相潘不负的小舅子! 老鬼说这三千轻骑悄然下江南,极大可能就是要对陈小富不利。 红袖觉得有些奇怪,老鬼既然知道,他理应做出安排来应对才是,这告诉自己是个什么意思? 她虽然是花间堂堂主,大周朝许多青楼里都有她的手下,但这些姑娘们并不是用来打仗的! 她们是为内务司收集情报的! 她现在手里只有二十四使,这二十四个姑娘倒是都有五境的身手,但面对三千轻骑能做什么? 自身都难保,难道还指望自己保护陈小富? 自己倒是能保护陈小富,但面对三千神将府的轻骑……这基本上就是一同赴死了! 能一起死倒是无所谓。 可陈小富是老鬼看中的内务司未来的执掌者! 老鬼肯定是不希望陈小富这才出临安就去了地狱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红袖左思右想不明其中之意。 老鬼又没有说阻止陈小富入帝京……那就只能将这个消息告诉陈小富,让他自己做出去还是不去的选择了。 就这么想着,窗外有一声鸡。 红袖起身,洗漱,与二十四个姑娘一同吃了早饭便带上了行礼离开了赏月楼。 陈小富今儿个的早饭是在东院用的。 早餐很丰盛,老奶奶老爷爷却有些强颜欢笑—— 毕竟在这里生活了足足十七年了! 尤其是奶奶,奶奶在这里照看着他也照看了十七年了。 虽说记忆中这位奶奶对自己若即若离,但真到了这分别的时候,老奶奶明显还是有些不舍的。 “你已经知道了帝京的凶险,奶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庄老夫人放下了碗筷,取了一张手帕擦了擦嘴,看向了陈小富,又道: “你长大了,奶奶也老了。” “人这一辈子啊……从小到老是必然的过程,但从小到老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却有着天意。” “原本奶奶是以为你这辈子都会呆在这里,在这里小富即安,在这里娶妻生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却又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的。” “瞧瞧,这便是命运的安排,你终究还是要离开这里去帝京了。” “去吧……” “这些日子奶奶也想明白了,那就是你的路,也或者说是冥冥中的天意对你的指引。” 老奶奶扭头四顾,“若是在帝京一切顺心意,日子过得舒爽,那便就留在帝京。” “若是在帝京觉得不舒服,那就回来。” “奶奶早就说过了,这花溪别院是你的,花溪别院的一切都是你的!” “这就是你的家,奶奶就在这里给你守着……” 说着这话,庄老夫人从袖袋中取出了一块青色的小牌子递给了陈小富: “这是青衣楼的青木令,青衣楼的楼主叫叶青衣,他在帝京。” “你去了帝京之后他会去找你,你若是有什么需要他做的便交给他……他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 陈小富接过了这小木牌子,咧嘴一笑: “奶奶还藏着这种私房?这个好啊,孙儿在帝京两眼一抹黑,正是最需要人的时候,多谢奶奶,孙儿就不客气了!” 说着这话,他看向了陈临渊: “爷爷,你呢?你在翰林院当了那么多年的官,总应该知道一些人才的吧?” “孙儿要那种真正有能力,却又没背景被打压排挤的人才,还请爷爷推荐几个给孙儿。” 陈临渊瞪了他一眼,从袖袋中摸出了一张叠好的纸递给了陈小富: “这纸上的几个名字并不都是爷爷的门生故旧,但他们确实有才华。” “也有骨气。” “当然,在监察院当官不一样,至于这些人能不能用要如何去用,这需要你自己去观察。” “毕竟人心是最复杂的,爷爷这双老眼也看不透人心,更看不了多变的人性!” 陈小富也毫不客气的接过,他将这青木令和这张纸揣入了袖袋里,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起身,跪在了地上。 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的给两个老人磕了三个头! 起身,他再次躬身一礼: “爷爷奶奶对孙儿之恩,孙儿永远铭记在心!” “孙儿此去帝京觅前程,等孙儿站稳了脚跟再接爷爷奶奶来帝京。” “你们……保重身子!” “将来还要带曾孙!” 庄老夫人:“……滚!”